甘肃漳县的地方论坛-漳县人自己的论坛-草根阶层的声音、草根阶层的生活

漳水情怀论坛 发表于 2024-3-12 22:15:50

探秘→甘肃漳县三岔驿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明·杨慎《三岔驿》
  明代文学家杨慎《三岔驿》一诗,描绘了驿站门前整日人来人往的情形,驿站就像一位清醒的旁观者,朝朝暮暮看着游宦商旅南来北往,东去西行。在明朝,全国叫“三岔驿”的驿站一共有3处,分别为甘肃漳县三岔驿、陕西凤县三岔驿、云南霑益县三岔驿,不知杨慎所写为何处,今介绍一下甘肃漳县三岔驿。

漳水情怀论坛 发表于 2024-3-12 22:17:12

本帖最后由 漳水情怀论坛 于 2024-3-12 22:20 编辑

  从历史烟云中走来

  翻看形似玉如意的甘肃地图,在甘肃东南部的定西市漳县殪虎桥附近可以看到三岔镇的地名。
  漳县三岔镇即由三岔驿而得名。西汉时期,漳县因“西陲屏障”而名障县,足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到了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
  历史上的三岔驿不完全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驿站,仅负责传递信息、接待往来的驿吏。它因占据险要的地理位置,西控氐羌、东维秦陇,形成天然锁钥之地,成为西部边关军事要冲。三岔驿墩坪遗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诸侯争霸之地,其与相距十里的石门关互为依托,成为汉、唐著名关隘,是汉、唐王朝与西部少数民族纷争的界岭,朝廷在此常年驻兵把守。宋史中多处可见的三岔驿战坪遗址和堆粮坪遗址则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与西部吐蕃王朝多次兵戎相见的战场。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此地设立三岔堡,为纯军事性质机构,到了北宋大观八年(1108年)朝廷在此设立专司军事事务的驿城,统领边关事务,抵御外族侵入。彼时,宋朝还在三岔驿西边依次设立了“木场关”“遮阳铺”“酒店驿”“木栏寨”等军事要塞,共同防卫着大宋王朝的西部边陲。
  据说在宋朝时,三岔驿曾驻防过一位统兵守关的张姓将军,“将军讳哲,字伯达,古阶州人。宋时以百骑破石门关”云云。出于对将军保境安民的追思,宋朝末年,三岔驿百姓在张将军墓西200米处修建了一座将军庙,屡毁屡建。百姓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五月初五定为祀日,届时举办庙会,唱戏3天,此习俗历经上千年而不衰,从中看出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对于英雄的崇拜和尚武情节,似是在血液里流淌延传。
  驿站的存在带动了商贸繁荣。明清时期,三岔驿老街有商铺300余间,除各类作坊外,多为杂货店、客栈、骡马店。招徕各路客商,囤积四方货物,承担方圆百里内三州九县的木材、药材、粮食、井盐、绸缎、布匹等物资交流,尤以山货药材外销兴盛,吸引了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客商蹲点经营。
  古时,驿城老街逐渐由中心向东西两端延伸,驿城中心街区称为中街,东面街区称为下街,西端街区称为上街,各街都有横跨南北的彩绘牌坊。驿城内外寺庙宫坛、亭榭楼阁林列,有一楼一宫一阁六庙七寺之说。街巷纵横,瓦舍相连,南北两街计有36巷,如迷宫般交错。

漳水情怀论坛 发表于 2024-3-12 22:19:20



漳水情怀论坛 发表于 2024-3-12 22:21:33

在文学作品中呈现

  正因商贸繁荣,使得一位学者也将目光聚焦向三岔驿,他就是林语堂先生。他曾于1953年创作了小说《朱门》,与《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并称为林语堂的“三部曲”。《朱门》讲述了《新公报》记者李飞和名门闺秀杜柔安跨越门第界限的爱情传奇,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动荡的时局和社会风貌,也花很多笔墨描述了广袤的西北风情。
  小说第三部分“三岔驿别庄”,提到女主人公杜柔安的父亲住在“甘肃的南部”,并且林语堂在书中也写道:“从三岔驿那里,骑马可到漳县。”很显然,此三岔驿正是甘肃漳县之三岔驿。但是当读者在读了《朱门》中对于三岔驿的描写后会发现,书中似乎又不像是漳县的三岔驿,因为林语堂是这样描写三岔驿黎明时分的美景:“早晨的阳光由薄云顶射下来。湖面和岸边有层濛雾,岩石仿佛由海中浮出来似的。草地上,露珠儿闪闪发光,使草色更青,金凤花更黄,比阳光还要灿烂。渔夫的炊烟袅袅升起,懒洋洋挂在天空。但是山顶的瞭崖和树影立在天空下,倒显得又清晰又明朗。”这明显写的是江南风光,而漳县位于西北,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除了山岭绵延,就是梯田横呈,何来湖与渔夫?这不由使人产生疑惑。也有人相传三岔镇曾有一个水塘,后来随着发展拓建,水塘被填平了。
  看完《朱门》,不少人推测其实林语堂并未来过甘肃,更没有到过三岔驿,但是他在创作时,旁征博引,查阅了许多资料,甚至考究了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穿越丝绸之路的笔记。这颇如范仲淹虽没有去过岳阳楼,却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同样妙笔生花。

漳水情怀论坛 发表于 2024-3-12 22:22:54



漳水情怀论坛 发表于 2024-3-12 22:24:15

向美丽乡村蝶变

  三岔驿原是漳县一个小驿站,城域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城址北墙、西城壕至今犹存。清末,战乱纷起,驿站遭受严重毁坏。
今日,文(陇西县文峰镇)殪(漳县殪虎桥镇)公路与209省道相交会,形成了一个三岔路口,这也许就是三岔驿的由来,而三岔驿又衍生出了三岔镇。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这里的一切显得恬静而明快,天空湛蓝,清风和煦。每当傍晚,农户们用柴火填炕取暖所飘散的缕缕清烟,又缥缈如仙境一般。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如今的三岔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此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农户们利用房前屋后空闲用地,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村一特色,一户一风景,已绘成三岔美丽乡村新画卷。
  此外,三岔镇还以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充分发挥村级劳务组织在劳动力就业中的作用,积极为务工人员牵线搭桥,为其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
  俱往矣,还看今朝。想一想,昔日的一个驿站,已变成了清山葱郁、鸟语花香的新农村,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再也没有了战乱和流离之苦。

漳水情怀论坛 发表于 2024-3-12 22:25: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秘→甘肃漳县三岔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