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忠魂耀武阳
本帖最后由 漳县李雪兰 于 2014-10-9 08:41 编辑在为共和国的诞生而牺牲的英烈中,有一位坚强的红军战士,他就是漳县红军武装青年营营长杨世林。
一九一三年,杨世林出生于漳县城关镇杨家寺一个姓郭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含着辛酸的泪水,依依不舍的将年幼的他送给了一户姓杨的人家,取名杨世林。
艰难困苦的生活炼就了杨世林坚强的意志与倔强的性格。小小的他心里过早的埋下了对万恶的旧社会仇恨的种子。尽管自家生活十分困难。他还是尽力去救济比自己更穷的人,他盼望着光明幸福的生活快快到来。
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九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徐向前同志的率领下长征途径漳县,杨世林怀着激动而迫切的心情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红军攻下漳县城,在漳县休整的日子里,杨世林因积极工作,革命热情高涨而深受同志们喜爱,尤其是徐向前同志和王定国大姐对这位憨厚朴实,爱憎分明的红军小战士给予了无畏不至的关心与帮助,闲暇时分常在一起唠唠家常,讲讲军队上的一些事情。
在大家的真诚帮助下,杨世林的视野更加开阔,心胸澎湃着解放家乡,解放全中国的豪迈激情。
红军协助地方民众建立了苏维埃临时政府,选裴家庄的汪世杰任主席,后来又成立了漳县工农民主政府,杨世林被任命为工农民主政府委员。为了扩充革命力量,他在城关、盐井等地动员不少青壮年报名参加了红军。在与国民党毛炳文军队的战斗中,由于杨世林作战机智勇敢,被任命为漳县红军武装青年营营长。
当时,有部分群众因受国民党反动派反面政治宣传与鼓动而对红军产生误解,藏在山洞密林里不敢下山,杨世林不畏艰险带着战友们爬山涉水,全力寻找躲藏的群众,向他们宣传红军的纪律与政策,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他们作认真的解释。使大家很快消除了误会,回到家里安心过日子。耳闻目染红军严明纪律与作风的老百姓在与红军相处的日子里逐渐明白了,红军是自己的军队,是救苦救难的亲人。乡新们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红军缝衣做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军民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缓解、融洽。随之,城里乃至乡里一些店铺也相继开业,社会生产很快恢复了正常。杨世林在积极宣传革命政策的同时,又投入了配合部队在当地筹备军粮的工作中去,他常常跑到四五十里以外的地方背粮,肩膀磨肿了,脚起了血泡,有时几天吃不到饭,就靠啃干馍,喝凉水充饥,但他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在短短几天时间就为红军筹备了几万斤粮食,解决了部队燃眉之急。
红军的到来,对国民党反动派在漳县的反动势力构成极大的威胁,县长高玉蒙把代县长的担子强加给教育局局长蔡华三后,逃之夭夭。蔡华三利用地痞流氓王耀功之流在县内外进行大肆的破坏活动,常常乘人不备偷盗群众财物,并到处造谣说是红军抢的,使不明真像的百姓惊恐不安。杨世林带领战友抓获了王耀功,同时还抓获了土豪劣绅张三毛和在盐井一带为非作歹抢夺红军枪支的吴钩驴等,交由县民主政府审判后枪决。接着蔡华三也被捕获,有力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活动,粉碎了敌人一个又一个阴谋。
由于杨世林的出色表现,反动派罪恶势力把他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一天,杨世林给漳县南山一带的农民协会送信返回的路上,被反动分子王绪元等绑架。他们把杨世林抓到隐蔽的山林中进行了穷凶极恶的毒打、摧残。面对匪徒杨世林气宇昂扬,宁死不屈。最后豺狼般恶毒的匪徒凶狠的割断了他的脚筋,把奄奄一息昏死过去的杨世林抛到了荒坡下。
第二天,几个上山砍柴的农民在山脚下发现了伤痕累累的杨世林,杨世林苏醒后说出自己是红军战士,并请求乡亲们把他送回县城部队。但是,也是在这一天,红军已奉命北上。杨世林的亲人们只好把他藏起来养伤。
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县城里组成了以大地主恶霸周新武为首的“清乡团”,对遗留下来的红军伤员和为红军办过事的农民协会的同志进行了残酷的迫害。“清乡团”四处搜查杨世林,后因叛徒告密,杨世林在方家沟姐姐家里不幸被捕。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三日,杨世林腿上拴着绳子被拖到县城西门,一路上血迹斑斑,残不忍睹。为起到杀一敬佰的作用,清乡团还逼迫群众前来观看,围观的人们看着被拖滑行的世林和地上那条血路无不伤心落泪,但杨世林大义凛然。含笑面对着亲爱的父老乡亲,在一阵高似一阵:“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战士是打不完,杀不尽……”的怒吼声中,英雄杨世林英勇就义。时年,仅二十三岁。
杨世林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面对敌人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革命献身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英雄的忠魂永远笼罩着武阳大地,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页:
[1]